「講座式」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教學或演講的方式,特別是在學術或專業環境中。它的主要特點是由一位講者(通常是專家或學者)向一群聽眾進行單向的知識傳遞。這種方式強調資訊的分享和知識的傳授,聽眾主要是被動接受信息,而不是主動參與討論。講座式通常用於學術會議、研討會、課堂教學等場合。
通常用於學術環境,指由教師或專家主導的正式教學活動,重點在於知識的傳遞和概念的解釋。講座通常是單向的,聽眾主要是被動接受信息,並且可能會有提問的環節。這種形式在大學課程中非常常見,教授會在課堂上進行講授,並提供學生所需的知識基礎。
例句 1:
今天的課是有關環境科學的講座。
Today's class is a lectur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.
例句 2:
教授的講座吸引了很多學生參加。
The professor's lecture attracted many students to attend.
例句 3:
在講座結束後,學生們可以提出問題。
Students can ask questions after the lecture.
通常是一種小型的教學或討論會,參加者可以更積極地參與討論,通常由一位專家或學者主導。這種形式常用於高等教育中,讓學生有機會深入探討特定主題,並與講者和其他參與者互動。研討會通常會包含案例研究、討論和小組活動,強調參與者之間的交流。
例句 1:
這個研討會將專注於最新的科技趨勢。
This seminar will focus on the latest technology trends.
例句 2:
參加者在研討會中分享了他們的經驗。
Participants shared their experiences during the seminar.
例句 3:
研討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進行深入討論。
The seminar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and engage in deep discussions.
通常指在某個特定主題上進行的正式報告或展示,通常由一位或多位發言者進行,並使用視覺輔助工具(如幻燈片)來增強理解。這種形式常見於商業會議、學術會議和學校報告,發言者通常會介紹他們的研究結果或項目進展,並回答聽眾的問題。
例句 1:
她在會議上做了一個有關市場分析的報告。
She gave a presentation on market analysis at the meeting.
例句 2:
這次報告使用了很多圖表來輔助說明。
The presentation used many charts to aid understanding.
例句 3:
發言者鼓勵聽眾在報告結束後提問。
The speaker encouraged the audience to ask questions after the presentation.
一般指一種非正式的演講或對話,通常是由一位講者向一小群人分享觀點或經驗。這種形式可以是學術性的,也可以是社交性的,通常較為輕鬆,並且可能會鼓勵聽眾參與討論。談話的主題可以是廣泛的,從專業知識到個人故事。
例句 1:
他在社區中心做了一場關於健康飲食的講座。
He gave a talk about healthy eating at the community center.
例句 2:
這次談話讓大家對環保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This talk gave everyon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.
例句 3:
她的演講風格非常輕鬆,讓聽眾感到自在。
Her speaking style was very relaxed, making the audience feel comfortabl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