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懶了」這個詞在中文裡通常表示一種懶惰或不想做某事的狀態或情緒。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疲倦、缺乏動力或興趣而不願意進行某項活動。這個詞常見於口語中,特別是在輕鬆的對話中,表達對某事的不情願或無所謂的態度。
用於描述一種懶惰的狀態,通常指缺乏動力或不願意工作或活動。這個詞常用於形容人,特別是在不想進行體力或智力活動的情況下。它有時帶有貶義,暗示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完成任務或責任。
例句 1:
這個周末我真的很懶,什麼都不想做。
I was really lazy this weekend and didn't want to do anything.
例句 2:
他懶得去健身房,最後選擇在家看電視。
He was too lazy to go to the gym and ended up watching TV at home.
例句 3:
我不想被認為是懶人,所以我努力工作。
I don't want to be seen as lazy, so I work hard.
表示對某事物缺乏興趣或關心,通常指對於事情的結果或影響不在乎。這個詞可以用來描述對於某個話題、事件或活動的冷漠態度,也可以指對於他人情感或需求的不在乎。
例句 1:
他對這個活動顯得很冷漠,甚至不想參加。
He seemed indifferent to the event and didn't even want to attend.
例句 2:
對於這個問題,她的態度非常冷淡。
Her attitude towards the issue was very indifferent.
例句 3:
我們不能對環境問題保持冷漠。
We cannot remain indifferent to environmental issues.
用於形容一種缺乏情感或興趣的狀態,通常指對於事情的無動於衷或冷漠。這個詞常用於描述人們對於社會、政治或個人問題的冷淡反應,顯示出對周圍事物的不在乎。
例句 1:
年輕人對投票似乎感到冷漠。
Young people seem apathetic about voting.
例句 2:
對於這個問題,他顯得非常冷漠。
He appeared very apathetic towards the issue.
例句 3:
這種冷漠的態度可能會影響社會的進步。
This apathetic attitude could hinder societal progress.
指缺乏動力或驅動力去完成某項任務或目標。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工作、學習或生活中缺乏積極性或熱情。這個詞可以反映出一種內心的無力感或對未來的迷茫。
例句 1:
最近我感到很沒有動力,無法完成工作。
I've been feeling really unmotivated lately and can't get my work done.
例句 2:
她對學校的課程感到沒有動力,這影響了她的成績。
She feels unmotivated about her school courses, which affects her grades.
例句 3:
找到內在的動力是克服這種無動於衷的關鍵。
Finding intrinsic motivation is key to overcoming this sense of unmotivation.